日期: 
 
  关键词: 
   
   

 

本站地址:
www.sempre-roma.com
本站LOGO:

[ViDi] Innocence——卡萨诺
[ 作者:永恒罗马网站    来自:    点击数:1437    时间:2004/7/13 ]
    说不清何时开始欣赏这个顽劣的孩子,他没有英俊的面容,也不会刻板地摆出斯文儒雅的模样,他喜欢按照他的方式来表达他想表达的事情,他喜欢任性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你甚至可以说,他叛逆得不象话,但在我眼里,他只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很真。
    
     记得从前翻阅报纸,不多时总会撞到一两道关于罗马的信息,我笑,又是卡萨诺这孩子。他敢在卡佩罗喝令他时,脾气一甩抛下训练就回家了;他敢在主教练弃用他时,口无遮拦地就把火喷向舆论;他宁愿执着自己的性格,也不愿意受别人、受这个世界所束缚,他甚至可以毫无顾忌地顶撞意大利青年队的主教练詹莱蒂,而得来的后果就是被人家排除在外,但他不在乎。这个被卡佩罗戏称为“比他孙子还难教的孩子”,让我想起了英格兰上一代的坏孩子——加斯科因。他们都没有英俊的面容,但他们的笑容却真诚、淳朴,让人感动;他们都叛逆、不羁、愤世忌俗,却都拥有一颗为足球而执狂的心;90年,都灵的阿尔卑斯见证了加斯科因的眼泪,04年,葡萄牙的阿方索体育场落下了另一个男人的眼泪——卡萨诺……
    
     我没有看这场比赛,也许是意识里早已不抱任何期望,只是带着那分紧张与不安进入睡梦,直到第二天中午之时,仍不敢打开电视观看新闻,只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客厅,也许是在幻想着意大利奇迹出线时的狂喜,也许是在为着可能出局的结果而沉默,也许只是瞬间闪烁的空白,忽而却发觉身边飞着一只小东西,仔细一看,竟是一个黑色的蝴蝶。迷信的人会想,这是不吉利的兆征,我也不能免俗,于是打开了电脑,果然看到了那样的标题——意大利,出局。
    
     四年前,亲眼目睹法国队最后一秒钟的奇迹,目睹着意大利仓皇地倒在命运的作弄下,目睹着特雷泽盖射入金球时的狂喜,目睹着托尔多那双套着神奇的手在空气中渐渐垂落,目睹着皮
     耶罗无助地躺在草皮上,目睹着内斯塔的迷茫……
    
     四年后,我选择逃避这一切,我选择一瞬间的裁决,结果,还是一样的结局。我无语,只能默默地将今夜在阿方索的回忆收藏下来,尽管是带着明了结局的心态,我以为,我所痛过的意大利最极至的悲已经深深地埋葬在了四年前的法国,孰不知,我还会为卡萨诺无可掩饰的泪而伤。
    
     特拉帕托尼在斟酌后摆出了他所想的阵容,派上了他认可的人员,却又在一旁无措地指手画脚,仿佛造成局面上的一切与他无关;托蒂也只能坐在那冰冷的看台上沉默;纵然是维埃里,也被这一切迷茫的乌云所掩盖。惟有卡萨诺,这个孩子,这个叛逆却又纯真得可爱的孩子还在为着不可挽回的齿轮而奔跑,而努力,但他忘了,他只是个孩子。在看着球落入网底时,我想,卡萨诺的快乐是外人难以体会的,所以他快乐地笑,快乐地奔跑,跑到替补席上,也许是期望他们给予他赞许,也许是想要将这份巨大的喜悦分享给他的队友们,他根本没有想到,那里等待他的却是一个灰暗的消息,丹麦和瑞典2:2战平。
    
     他笑着,像只考拉一样,跳上了队友们身上,但他面对的却是一张张冰冷的脸,他才明白,他们已经输了,他的努力只是白费,只是在死亡的结局上洒下几点微弱的光,却无法改变死亡的结果,也许是这份大起大落来得太快,太匆忙,如果从一个救世主的身份跌落到一个失败者的结局是一种最极端的打击,那么那时的卡萨诺难以接受,他希望静静地躺在草皮上,任由泪水悄悄滑落,却连这也不被允许,赞布罗塔拉起了他,“起来,让我们把比赛踢完……”
    
     卡萨诺真的站起来了,他奔跑着,任由雨点刮落着脸庞,此刻没有人在他身边,我想,卡萨诺的母亲一定也看到了这一幕,她一定将她难过的孩子搂进怀里细细安慰,但她不能,她做不到。我心里也一直念着,卡萨诺这个傻小子,眼角却似挤出了一滴泪光,滑落而逝。
    
     鲁尼的才华闪耀在人们的眼下,英格兰进入8强,小小罗随同葡萄牙经历着生死苦战,最终葡萄牙也过了这关,可是为什么卡萨诺就不可以呢?论天分,论才华,他没有什么比不上他们,只是命运的指针指向了他,他必须得到这样的结局,在人们惋惜与同情的眼底下,卡萨诺随同意大利离开了葡萄牙,然后在机场接受球迷们的辱骂,然后在意大利,接受媒体们的冷嘲热讽。
    
     莫哭,莫痛,卡萨诺,将这些悄悄埋葬,2006年,再一次向所有人展示你的华丽……
    
永恒罗马网站
   转载本站新闻和文章,请注明作者和本站版权信息。谢谢合作!

   永恒罗马网站
   转载本站新闻和文章,请注明作者和本站版权信息。谢谢合作!
关闭窗口
 

沪ICP备09010400号
本网站由永恒罗马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5